微信公众号
区县数据汇报联系我们
首页 > 资讯中心 > 深哈头条 深哈头条

【冰城鹏城万里行】大型全媒体联合采访行动之二 | “敢”:深圳路径的“打开方式”

时间: 2018-05-15来源:哈尔滨日报

5月的深圳,细雨绵绵,花开如海。

从莲花山上俯瞰,这座创新之城继续上演着自己独特的“筑梦方式”——深中通道东人工岛海面上堰筑段钢板桩施工日夜推进,该通道通车后将成为沟通珠江两岸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快速通道;定位为全球经济产业链条中最高端国际总部集聚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芳容初现;繁忙的深交所内,诸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公司正忙着融资上市、创富逐梦。

一个区域的发展程度,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解放的力度。40年时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一个年生产总值逾2万亿元的亚洲城市新贵。“敢”,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字眼。

在深哈对口合作的“蜜月期”,敢闯敢试、科技创新、外向思维的深圳经验,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哈尔滨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足可借鉴的发展思维。


“敢闯敢试”撑起深圳奇迹


当年,辞职下海的王传福窝在一个小山沟里,带着他手下的20多个工人,做着一般档次的镍镉电池。

深圳市政府经过考察,认为王传福创立的比亚迪商业思路很清晰,有技术基础,很有潜力,决定一次性投入300万元,把全市第一家市级新能源材料研发中心落户在比亚迪。如今,比亚迪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对于当时的民营企业而言,正是政府这种扶持的“大手笔”,鼓励起他们“吃螃蟹”的勇气。

事实上,深圳创造了许多个这样的“比亚迪”。“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总是首先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这12个字,在深圳的发展史中,用得最足、做得最好、实践得最活。”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说。

因为敢闯敢试,深圳创造了许多“第一”: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第一家技术产权交易所、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担保公司、第一家创投公司;中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也因此成为创业密度全国第一,进出口总额全国第一,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总量由1979年的1.96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2.24万亿元,增长了1万多倍。这一‘奇迹’的产生,主要是深圳坚持在改革、开放、创新方面实施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曾在深圳挂职锻炼半年的哈尔滨市发改委副主任徐智东对此深有感触。

闯了,试了,才有机会。深圳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每年,“高交会”“金博会”“物博会”“文博会”的举办,又给深圳在多个重要领域“增粉”无数。


“科技沙漠”瞄准高新技术产业


至今,李连和仍记得当年深圳被称为“科技沙漠”时的模样。

退休前,李连和曾任深圳市科技局局长、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在他看来,就像是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历历在目。

事实上,我国许多发达城市发展都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展高新技术,而这恰恰是深圳的“软肋”。深圳第一所大学——深圳大学1983年才获批创建,之前这里只是一个小渔村,本土高校和研究所之少可想而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哈尔滨相比,深圳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科研实力上,都略逊一筹,这曾给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瓶颈”,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廖明中说,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圳从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形成了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同时,深圳市政府出台了许多创新制度、激励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机会。

由此,深圳不仅诞生了以华为、中兴、腾讯等全球知名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深圳的VC和PE已达46000多家,掌控资金2.8万亿元。深圳的高新技术出口额更是以52%的占比超半壁江山。

现在,深圳市科创委工作人员津津乐道的,是去年以来深圳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195家,累计挂牌成立5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启动4家基础研究机构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和国家基因库建成投用。

如今,曾经的“科技沙漠”已经换了模样。深圳市科创委算了一笔账:2017年,深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超9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13%;科技进步贡献率61.2%。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在85%以上、居全国第一。


开放思维闪耀“深圳智慧”


从0到1,从1到N,这是“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对于“全球化”的最直观解读。今天,深圳已完成“从0到1”的全球化起步,正在“从1到N”的努力中,更好地融合世界版图。

“全球思维的人,在深圳随处可见”,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来深圳的教师劳拉·卡茨说,这座城市“快速、开放,充满希望、潜力无限”。

近5年来,深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全球化时代下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开放的深圳成为全球热门的投资热土和创新乐土。

提升开放度,教育必须国际化。去年9月13日,一曲《喀秋莎》为中国首个中俄合作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学典礼启幕。近5年来,深圳探索建立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初具规模,加州伯克利分校、莫斯科大学等世界名校纷至沓来……

今年3月3日,深圳前海管理局与英国金丝雀码头集团、北京鑫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中英金融科技城”项目正式落户前海,被业内视为富有世界眼光的国际合作典范。

去年底发布的《中国(广东)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行动报告(2017)》让人真切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热潮中精彩的“深圳元素”。深企不仅占据经贸投资的数量优势,更是在信息通信、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彰显智慧增长的国际竞争力。

深圳以敞开双臂拥抱世界的姿态,吸引各个国家到深圳寻求对接“中国机遇”的解决方案。目前,深圳企业在全球135个国家设立5689家企业和机构,其中有137个项目布局于3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中于信息通信、能源电力、专用机械等产业高端领域。

未来,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深圳,将在全球版图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