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支持

一. 常见故障的检查判断


1.1 容量降低

蓄电池在使用中达不到额定容量的要求或容量不足,首先应该考虑电池使用后是否及时补充电不足。

a.硫酸盐化现象;

b.电解液污染;

c.电池是否有局部短路现象;

d.正常寿命终止出现的板栅腐蚀、极板断裂、活性物质脱落等情况。


1.2 电压异常

电池充好电以后,电池电压应该在12.6V以上。电池使用初期电压偏低应检查充电是否完全。电池在充电时电压偏高,而在放电使用时电压很快降低,此时说明极板已经硫酸盐化,应使用小电流完全放电后再以小电流(0.1C20A)充电并反复充放电处理,这种方式的处理效果同极板硫酸盐化程度有关。


1.3 电解液温度高

正常充电时电池内部有一定的升高,有时超过45℃,此时应采用降温措施或用小电流进行充电。如果温度还降不下来,应考虑电池内部短路,或极板硫化。使用过程中的蓄电池的温度过高,有两种情况,一是外界环境温度过高,电池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二是充电电压过高、电流过大。


1.4 铅蓄电池为什么会爆炸,怎样预防?

蓄电池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的氢、氧气体。当这种混合气体浓度在空气中占4%时,如果接线不牢产生火花或外界介入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轻则损坏蓄电池,重则伤人、伤物。预防的办法有:

A、控制充电量,不过充电,以减少气体析出量。

B、充电时电池附近严禁明火,保持通风。

C、充电过程中,接线点要牢固,不因松动产生火花。

D、充电采用恒压限流充电,析气量少。

E、预防线路短路产生火花,起火爆炸。

F、必须保持排气孔畅通,内压过大,会将电池凸裂,甚至爆炸。


1.5 蓄电池极板活性物质脱落是什么原因,怎样判断?

电池极板活性物质分别是二氧化铅、多孔金属铅。在长期作用中蓄电池不断充电和放电,极板活性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体积发生变化,膨胀、收缩反复进行,活性物质逐渐变得松软,特别是正极板更为明显,应视为正常。但是有的蓄电池出现早期大量活性物质脱落,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其特性是:容量下降,温度升高快,析气量大,壳体、隔板颜色发黑。

造成活性物质脱落的原因有:

1)充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造成经常过充电,活性物质过度氧化、疏松,板栅受到腐蚀,失去承受活性物质的能力,另外温度升高产生大量的氢、氧气体,过分地冲刷活性          物质,造成脱落。

2)经常过放电,生成大量硫酸铅,体积过分膨胀,结合力下降

3)经常处于高温下充电,正极活性物质形成泥浆软化,造成脱落。

4)长期大电流放电,极板产生弯曲,活性物质附着能力差。

5)蓄电池在车辆设备上过度震动,导致脱落。

6)杂质进入电池,碱性物质会引起负极多孔金属铅膨胀、脱落。


1.6 解剖电池检查极板上活性物质脱落的现状是:

1)电池槽底部在短时间内堆积了大量褐色沉淀,说明是自正极板上脱落,是由于充电电流过大或经常过充电造成的。

2)沉淀物为白色时,是由于经常过量放电,致使活性物质生成硫酸铅沉淀,或电解液中有杂质,特别是氯过量而形成氯化铅沉淀。

3)沉淀物呈褐、浅兰或白色时,说明了电池内进入了铁、铜等有害杂质。

4)如果发现脱落物质是粘糊状的,说明电池充电电流过大或温度过高。如果沉淀物呈块状,说明电解液不纯,使极板腐蚀脱落。


1.7 使用中怎样预防极板活性物质非正常脱落?

减少蓄电池在使用中极板活性物质非正常脱落的措施主要上:

1)充电电流不宜过大,恒流充电时间不宜过长,只要端电压升起稳定即可,预防活性物质过度氧化、疏松失去结合力。另外温度不宜过高,减少气体析出量,预防活性物质          被冲击。

2)不过放电,预防生成硫酸铅大量,过分膨胀,失去活性物质结合力。蓄电池在使用中,要留有一定电量,只可用到70%—80%即可。

3)电解液密度不宜过低,严寒季节,密度低于1.050 g/cm3易结冰,导致活性物质被冰晶胀裂。

4)充电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超过50℃,正极板栅腐蚀,二氧化铅易软化脱落。新电池初充电要有降温措施。

5)电池安装在车辆上,要有防震垫,预防过分震动,加重活性物质脱落。

6)防止电池内部进入任何杂质,否则会使两极活性物质脱落。

7)大电流起动放电时,起动电机一次不超过3—5秒,进行第二次起动应间歇5秒以上,不要连续起动。


二. 蓄电池保养方法


2.1 蓄电池入库管理

• 检查来货是否有损坏。蓄电池外壳表面或与正负极性结合处无酸液溢出,无裂纹,无磕碰伤,无污物。若残存酸液,则可能因蓄电池损坏或充电后未将酸液清洗干净。

• 检查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电眼),电量显示:

绿色:蓄电池电量充足,可以正常起动汽车。

黑色:蓄电池电量不足,蓄电池需补充电。

白色:蓄电池报废,需更换。

• 叉车的叉柄长度最好与托盘的宽度一致,以防叉伤蓄电池。

• 蓄电池集中并单独存放。

• 实施先进先出的原则。

• 禁止将蓄电池存放于高温处。存放蓄电池的环境温度低于零下15℃时,蓄电池应存放在暖库内(仓库温度小于等于20℃。)


2.2 蓄电池安装

• 蓄电池倾斜不要超过40度。

• 禁止将蓄电池倒置或侧向放置。

• 在安装前检查电眼,确认电眼为绿色。

• 检查和清理蓄电池的托盘中是否有螺丝或螺母,防止蓄电池二次损伤。

• 禁止将电眼呈黑色的蓄电池装车(若蓄电池电眼呈黑色,且生产批次或日期是近期的,则此蓄电池可能为有缺陷的蓄电池)。

• 禁止将漏液的蓄电池装车。

• 安装时禁止对端柱敲击,扭动。


2.3 库存车辆电池保养工作

• 若车辆储存15天以上的时间,应断开蓄电池负极连线

• 每隔三个月检查一次蓄电池的电眼状态:

电眼呈绿色蓄电池为正常蓄电池;

电眼呈黑色蓄电池为亏电蓄电池,必须补充电。

• 未断开蓄电池连线的车辆,每月检查一次电池电眼状态。电眼发黑的蓄电池按补充电程序进行补充电。


2.4 代理商和经销商对蓄电池的保养要求

• 停放时间超过15天的库存车和展车应拆下蓄电池负极连线。

• 蓄电池安装无松动;蓄电池外壳表面或与正负极柱结合处无酸液溢出,无裂纹,无磕碰伤,无污物。

• 检查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电眼),电量显示:

绿色:蓄电池电量充足,可以正常起动汽车。

黑色:蓄电池电量不足,电瓶需补充电。

白色:蓄电池报废,需更换。

• 每隔三个月检查一次蓄电池的电眼状态:

电眼呈绿色蓄电池为正常蓄电池;

电眼呈黑色蓄电池为亏电蓄电池,必须补充电。

入库车辆的蓄电池每隔六个月必须补充电一次。

• 未断开蓄电池连线的车辆,每月检查一次电池电眼状态。电眼发黑的蓄电池按补充电程序进行补充电。

• 车辆销售时,检查确保蓄电池的电眼呈绿色。禁止通过借用其他车辆蓄电池而起动的车辆直接发货给客户。


三. 蓄电池安全操作指引


3.1 电能

•当蓄电池正、负电极两端极柱被金属导体(如:金属工具、金属导线、金属配件等)意外短接时,即发生蓄电池外部短路,会产生电弧造成极柱熔化,并引起熔化的铅合金飞溅,严重时产生大量热量引起燃烧。

•预防:蓄电池装配使用金属工具或进行故障诊断使用金属导线时,避免蓄电池正负极柱直接短路。

•防护:佩带防护眼镜和手套。

•紧急处理:燃烧时,使用活扳手或其他工具,立即断开蓄电池的外部短路金属导体,不要赤手接触,并使用灭火材料进行灭火。


3.2 硫酸

•蓄电池跌落或蓄电池过充电,造成壳体破裂,硫酸可能从破裂处的流出或溅出。

•预防:小心搬运;垂直向上放置;按照补充电程序进行补充电。

•防护:佩带防护眼镜和防酸衣服。

•紧急处理:当皮肤接触到硫酸时,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皮肤表面,并脱去受污染的衣服;当眼睛接触到硫酸时,立即用干净的水至少冲洗10分钟;当因不慎将硫酸溅入口腔内,可饮用大量的水或牛奶。必要时可找医生处理。


3.3 排放的气体

•蓄电池在充电、测试过程中,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会从排气孔中排出。如果环境中氢气的浓度超过4%,遇到明火、火花或高热就会发生爆炸。

•预防:充电处保持通风。禁止吸烟,防止产生火花和明火。蓄电池充电结束后,要等半个小时后(使内部氢气充分释放)再去搬动电池,防止内部液体晃动时极板裸露,从而  造成内部打火引燃氢气。

•防护:佩带防护眼镜和防酸衣服。

•紧急处理:蓄电池发生爆裂时,硫酸大量溅出,操作人员应立即用水冲洗硫酸溅落处;必要时,将被硫酸烧蚀的人员立即送医院处理。



服务热线
0313-5906215
公司地址
     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启航路5号